Thursday, November 20, 2014

生命的創造



生命的創造

系統
請容我用「汽車」這個例子,來和要談的「生命」作比擬。因為從生物學上發展出來的一個概念「系統」,正好也可以用在汽車上面。人體有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等,而車輛也有電力系統、引擎系統、冷卻系統等等。因此當車輛故障時,就需要找修車廠,進行檢查、調整、更新零件等等;而人體出現各種症狀時,也會前往診所、醫院等請醫生做診斷、治療等等。
創造人
那麼,當人到修車廠詢問說,能不能幫忙打造一輛新車時,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請洽詢生產汽車的公司,負責維修現有車輛的人,不負責生產新的車輛;同樣,當我們到診所、醫院去詢問能不能幫忙創造一個新的人、新的生命時,得到的回答有可能會是,抱歉!我們負責暨有生命的維護,但是不從事生產。那麼,要產生一個新生命要找誰呢?或者當一個國家的人口老化時,政府要去請哪一家企業提高產量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明顯不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企業負責生產「人」,也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室或工廠可以生產「人」,除了從人身上取出精子和卵子。甚至可以說,人類沒辦法「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一個生命,即便是動物或植物,即便目前的基因科技如此發達。
一男一女
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說,任何一個新的生命 ── 人,毫無例外地都必須經由一男一女的結合而創造出來。而且必須是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也辦不到,多一個男人或女人也幫不上忙。所以從創造的角度來看,同性婚姻或多元成家是沒有意義的。(無依老人是另外一個問題)
創造的完成
但是,一個新生命從出生到成熟,所需要的照顧與陪伴,恐怕是所有生物中最複雜的,在現代的諮商輔導研究與個案中,有太多成人的問題,得溯源到原生家庭去尋求答案。所以,新生命的創造,絕不是激情結合後,男人即了事,也不是懷胎十月即完工,可以「出廠」上市;甚至也不是可以挑選出幾個新創造的生命、集中到一處,由專人集中管理,而生產完的男女即可功成身退。這也是納粹所提出的優生集體育嬰不可行之處。
家庭
還有許多研究證實,所謂隔代教養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心裡所承受的壓力或是陰影,遠大於雙親功能正常的孩子,所以健全的父親和母親更是一個新生命的創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
再說,這種因創造而產生的相互聯結,不但會向上或向下延伸,有祖有孫,也會橫向發展,產生兄弟姊妹等等,沒有兄弟姊妹的獨子或獨女,永遠是獨享父母所帶回來的所有糖果和玩具,只有五個兄弟姊妹的孩子才知道當父母只帶了三份捏麵人回來時該怎麼做。除了吃飽穿暖,一個新創的生命更需要學習如何在父子、祖孫、兄弟及不同性別的關係中共存、如何分享。而一個家庭在社區中作為一個團體,也是學習小團體和大團體互動的重要過程。這些不是優生集體育嬰中只有競爭和弱肉強食所以取代的,這些都是健全家庭制度在新生命的創造過程中,無可取代的地方。
家庭中的相互關係的確定,為新生命也是很重要的,若是父親和女兒發生亂倫,除了有極大的機會發生隱性基因的疾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發生的角色關係的混淆與不確定,對新創造的生命來說,等他(她)有意識之後,母親同時又是姊姊,父親同時是祖父;而母親和兒子亂倫的情形則是造成對新創造的生命來說,母親同時是祖母,父親則同時是兄弟。對新創造的生命來說,會在他(她)的心理處於一種倫常的混亂。
婚姻
暨然新生命的創造,必需藉由穩定的關係、經過漫長的時間蘊釀、與細心的照料,所以每對預備合作創造新生命的男女,必需有長久穩定的關係的決心,而不是像天雷勾動地火般地只維持瞬間燃盡的愛情。
成熟包括在決定合作、組成家庭以創造新生命之前,男女需要為這樣的共同目標,相互許下一生的承諾,而這種「許諾」的延續性是:不論對方是否變卦,都要信守自己的部份。因為這份許諾言是為了每一個新生命來提供穩定關係的基礎──家庭,不能為了男女後來的任何摩擦而任意廢棄。這份許諾的根本是建立在新生命的創造與培育,並不是像一份「契約」,今天喜歡你就遵守承諾,明天不喜歡你,就留得青山在,隨時可以解除。而這份許諾,就是「婚姻」。這也是為什麼婚姻家庭(相互許諾)沒有離婚(解除契約)的選項。
但是有許多人在婚姻家庭裡,面對暴力、走到面臨生命威脅的地步,是他(她)所始料未及的,特別是那出現暴力的另一伴並非基督信仰的信徒時,難道天主教會的死硬立場是要這受害的一方心甘情願的等死嗎?
當情況演變到這個地步時,保護受害的一方存活下去是非常重要的,教會也會建議選擇分居一段時間,畢竟教會是相信罪人有悔改的可能和機會的。
而這種情形也提醒所有有意結為連理的男女,在因愛情而發生關係或步入禮堂前,必須要對「創造生命」有共同的體認,而不僅僅是兩情相悅。因為所有愛情發生的條件:美貌、高大、氣質、理念、契合、才華、財富…等等,都有可能在未來發生改變,兩人共同不會改變的條件,唯有那一起合作所創造的新生命的許諾才是婚姻家庭穩固的保證。
愛情
雖然人在情感上都會寂寞,大部份的男女也都會尋求愛情的歸宿,正如元好問所說的「恨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拜媒體之賜現代人常將存在婚姻之外(前)抽離出來的「愛情」,單獨當作終極的價值(電影都這麼演),所追求的將只是彼此的「喜歡」,而這「喜歡」在茫茫人海中巧合地發生「交集」,莫名地得之不易(君不見許多人如同唐明皇一般「御宇多年求不得」),表白開始交往後,便是設法發現彼此的共同點,每發現一點便增一份驚喜,然後也分享那逐漸累積的共同回憶。隨著驚喜的邊際效益遞減,就會逐漸從心動變成習慣,並且彼此逐漸因相異點而有張力,畢竟沒有兩個人的成長背景是相同的,而當初會彼此吸引更常常是背景互補的結果。這種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在同一對情侶之間是無法重來的,一旦由濃轉淡,除非「小別勝新婚」,只能另起爐灶。
如果只是這樣的彼此「喜歡」而願意在一起,實在沒有進一步簽下結婚證書的必要,因為如果能彼此習慣下去,不需要一張紙來保證長長久久;而如果相異點越來越沈重,更無法靠這一張紙來支撐下去。於是許多人便選擇同居,情份在的話可以一直走下去,就算淡掉了也好聚好散。而有的人在愛情中因張力而受傷,不免開始檢討是誰的問題,但最後總是願意相信下一次自己會更小心挑對象(對方的問題),在墜入情網的過程會更僅慎(自己的問題),重新來過必能避免許多錯誤,不論已婚未婚,趁自己年輕還有本錢、留得青山在,在愛情消逝後不想歹戲拖棚,乾脆認賠殺出「分手」或「離婚」。
然而有的人不甘被抛棄,號稱愛得太深無法自拔,不願接受關係的結束,因此便發生許多傷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悲劇,令人完全無法與當初的濃情蜜意作聯想。
由此可知愛情本身並不是婚姻美滿的保證,就算熬到了開花結果的那天,到底「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送入洞房還是送進墳墓,答案卻比猜大槳透還難逆料。如果僅將婚姻視為轟轟烈烈愛情的必然歸宿,而不先考慮創造與生育的終身合作,就不免淪為本末倒置,因為它隨時會消逝無蹤。
愛情應當是有意合作參與創造的兩人,為即將出現的新生命所提供的一個愛的基礎。除非男女都認識到、並且願意對將來毫不保留的許諾、結合、創造新生命,並將「愛情」融合為對新生命的守護、疼愛,為新生命共築一個愛的搖籃,「愛情」才真正放對位置。
也因為「愛情」的如此令人著迷,許多男女更把自己的身體,自願獻給「愛情」,把「性」當作愛情的助燃劑,沒有纒綿就無法愛得刻骨銘心,要把一切都給所愛的人,除了「懷孕」。如果把「性」從家庭的創造目的中分離出來,那麼附在其上的虛假愛情不久將枯萎凋零,因為在這樣的關係中,永遠會出現更美麗的臉龐,永遠會出現更契合的對象,永遠會有更新鮮的性刺激。因此「劈腿」變成「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女人何嘗不是,相對較少罷了),曠男怨女永遠在哀嘆去哪裡尋找不會變心的愛情(性關係)?暨然如此,何苦要將兩個因缺乏新鮮感而已經不相愛的人,繼續綁在一起一輩子呢?甚至有人提倡一夜情,暨然愛情的來去無法掌握,只好把握那瞬間的激情,「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如即時行樂。
將「性」從生育創造中單獨抽出來, 就如同把「愛情」單獨抽出來一樣,前者最後剩下的只有「慾望」,而後者剩下的只有「佔有」。「性器官」的目的就是為了新生命的創造,沒有其它目的。難道有人會將眼睛拿來「摸摸」看鍋子燙不燙嗎?
發展至此,人為了單獨享受那保留給生育結合的愉悅(還是慾望?),便聰明地發明許多「避孕」的方法,就為了排除那「創造」的後果。這如同削好蘋果後,把蘋果和皮都扔了,只為了享受那削蘋果的樂趣一樣荒謬。而且所有的避孕方法都有問題要面對,皮下植入和口服避孕藥都會擾亂女性的內分泌,內置避孕器、保險套和事後丸都不保險, 就如同明知飛機有墜機的危險,有的人不帶降落傘上飛機,有的人帶了降落傘上飛機,其實最明智的選擇還是可以不上飛機。
也因為「避孕」的方法無法百分之百,或是為了把握機會而有恃無恐,一旦滿足慾望之後(其實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便要想辦法處理不想面對的「後果」,使得男女合作創造生命的偉大奧跡,成為尾大不掉的燙手山芋。也因此許多新創造的生命被白白犧牲。
然而卻有許多人常常為了藝術而犧牲,大膽「裸露」,只為了搏取版面,增加自己的曝光,增加自己和媒體的營利。沒錯,身體是美的一種表現,但是這個美只應存在為合作創造新生命的男女之間。性在創造新生命的過程中有封閉性專注的需要,這個封閉性來自於即將創造的新生命,唯獨二人參與。任何將性感「分享」或「販售」出去的舉動,都會破壞彼此的專注與完整,更影響觀看的人在現在的家庭中或未來的家庭中的專注。即便是在覓得適當對象進入婚姻之前,將身體當作本錢般的重複出售(娛樂圈),都是對被吸引者產生一種性的誤導,不論男性或女性,導致他(她)們將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所有人分為兩類:他的菜或不是他的菜。更讓性成為任意結合的誘因,而這種結合與創造毫無闗聯。
參與創造
正因為生命的創造,需要有一男一女的結合,因為創造,需要有婚姻家庭的維繫。但是究竟,人為什麼要參與生命的創造?人可以不參與嗎?
答案是人有自由,可以不參與。正如現今台灣社會一般,許多人只要享受「性」,不要懷孕,包括許多已婚的夫婦;而已婚生育的夫婦中,也多限制生育數在二以下。而這樣的拒絕,已被專家警告有人口遞減與老化的危險。(然而究竟是人口增長帶來經濟成長,還是經濟成長帶來人口增長,這不是我能回答的問題)
至於人為什麼要參與生命的創造,這個問題的答案,天主教會根據聖經與初期基督徒的傳承,認為這份參與是來自創造宇宙萬物者的邀請,也就是說,天主邀請「人」參與衪創造「人」的工作,衪讓這份創造工作至今仍然在進行中。
雖然當今科學的推論,不支持基督宗教和猶太教的經典《創世紀》中所表達的「人」的來歷,提出所謂宇宙大爆炸說或是進化論,但是以上都只是推論,並沒辦法用實驗反複證明,因此還不能稱為定律,即便在學校的課堂上,負責任的老師在教導學生時應該加上「可能」或「很可能」的字眼。
同樣地,教會也不再堅持的的確確人是天主親手用泥土所捏造,因為希伯來聖經的作者(們),並無一人親臨現場,在天主造人以前就搬好椅子在旁邊作記錄。
生命是天主的氣息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人的生命是靠一口氣所維繫,所謂「嚥下最後一口氣」就結束了塵世的生命,而每個生命的氣息,都是由爸爸、媽媽所傳遞下來,往前追溯,於是便回到希伯來聖經作者,在創世紀第二章第七節所表達的「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天主親自將生命的氣息吹入人的體內,使人有了活生生的生命,藉由人的參與創造,世世代代不斷地將天主生命的氣息傳遞給人,因此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天主所創造的,父母親是按著「天主的旨意」或者說天主所設立的機制,參與生命的創造。天主藉由男女父母的合作,繼續不斷的創造新人。
再加上每個人都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天主肖像的尊嚴,因此,每一個在母胎中被創造出來的生命都極其可貴,不論他帶有什麼先天的殘疾缺陷,都是「被創造的」,都是「天主的肖像」,都是「天主所救贖的對象」,也都「無比的可貴」,因此,沒有任何人可以決定除去母胎中的生命。

Monday, September 10, 2012

實習報告



由於八月份依照教區要求,必須多次往返新北市和嘉義市,且這些增生的交通費用無法申請教區補助,因此在與實習處所主任司鐸神父商量後,得以在八月份前往實習。
關於實習處所的排定一波三折,的確引發心中一陣揣測,不過這些揣測無益於信德與工作,暫且擱下不論。
闊別廿年,回到自己成長的堂區實習,許多熟悉的面孔,當年的叔叔伯伯如今都成了公公爺爺,不過很高興他們都還在堂區繼續為主做光做鹽。
回到堂區第一個印象深刻的部份是,原來參加平日彌撒的教友還挺多的,不是希希落落二、三隻貓,而且會這樣來參與感恩祭的教友,大多可在平日行動言語上表現對主的熱忱與渴慕,可見這是歷年神父修女與教友一齊努力的成果。我也見到不但平日彌撒的節日慶日的安排、祈禱意向的選定都是由傳協會靈修組主動與神父討論決定,而且彌撒中的各項職務也都由教友主動安排擔任,著著實實地讓這座聖若望堂真的成為向上主祈禱的場所,也是天主子民在教會內真實共融的象徵。
這段期間內更清楚的體驗本堂神父,除了身兼公署袐書長公務繁忙外,每日彌撒更慎重地加以準備,不論節慶主保的聖人背景事跡、平日彌撒讀經福音的神學串連,都深入淺出的加以解說,在適當的時候也加入輕鬆的口吻讓教友會心的一笑,在主日甚至婚配彌撒中更是使出渾身解數,讓無論是已領洗的教友、或是未領洗的非教友,都能多所體會到天主透過耶穌與教會為人所賜下的恩寵。
另外浦神父也和教友姊妹、弟兄合作,暑期中每週開設兩班幕道班,為那些有心進一步認識天主、加入教會的慕道朋友開班授課,這點,為那些還沒有進入羊棧的羊群是多大的恩寵啊!其中除了浦神父自己擔任其中一班的全部課程講師外,另一班則是由有福音基礎的教友們輪流擔任講師,完全是義務地老羊帶新羊,這可說是歷代教會使命中除了照顧弱勢朋友外,最重要的工作。看看我們的基督教朋友們,他們每個教會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裝備」自己,好能時時準備出去開堂殖教,他們這份積極的熱忱,的確是我們應效法與看齊的,更何況我們有這麼深厚的神學與教會傳承資產,以及全世界聯合在一起的教會肢體,更該勇敢的邀請親朋好友來加入教會,諸如慕道班、讀經班與小組就是眼下最靠近的機會,不僅教友們要好好把握,教區更可以好好的考慮讓成熟的教友出去開闢新的堂區,畢竟堂區是為教友而設立的,而不應該是因為教友凋零而關閉堂區。
某日堂區修女邀我一同前往探訪教友、分送聖體,我們兩部機車一前一後抵達某安養機構,原來是去探望已退休的一對老夫婦,進門時適逢爺爺在幫坐在輪椅中的奶奶剪趾甲,奶奶望著我們兩位訪客一會兒後,小小聲的向爺爺說了句話,但爺爺重聽、沒弄懂奶奶的意思,來回了幾次後,終於搞清楚奶奶想要爺爺幫她把因為剪趾甲而撈起的褲管放下來,因為客人來了,這樣子不禮貌。隨後修女問候了爺爺奶奶的近況,才知道爺爺退休後身體都還很好,直到前陣子開始洗腎,體力、精神才開始大不如前,因此現在也沒辦法參加堂區主日的感恩祭,談話中奶奶還認得我的樣子,我也記起學生時代堂區有這麼一位長輩,真是時光飛逝,他們的女兒現在嫁到美國去了,隔一段時間才會飛回來探望他們,聊著聊著爺爺就起身從電腦桌上拿起一疊音樂雷射唱片,說他常常會播放這些詩歌來聽,而這些唱片都是女兒買給他們的。我仔細看了一下,全都是有情天或小羊詩歌所出版的基督教詩歌唱片。後來等修女送完聖體,在離開的路上,自己感到心中有些不捨,眼看著兩位老人家腦筋很清楚,只是行動不太方便,就因為這樣不但日常生活得封閉在那樣的環境,甚至在主日天也失去了和教會共融的機會,其實堂區現在每個主日天,都安排了志工一早幫忙開福傳車前往固定社區接送老人家前來參與感恩祭,所欠缺的只是福傳車沒有升降設備,也沒有隨車人員可以幫忙上下車,也許申請政府的復康巴士也是一個可能,反正現在堂區的庭院在夜間幾乎已成了縣府復康巴士的停車場,而且教堂座位的規劃也需要有所調整,因為老人家的特性是進出不便,而且常需要跑廁所,所以也許可以在靠近大門設一區無障礙區,不用一般的跪凳,加派志工全程協助。這樣,也許有更多爺爺奶奶可以一同在天主的聖所內參加感恩祭,只有那些住院或卧病在床的人才考慮使用網路直播,透過視訊「參與」感恩祭。長者不是這個也做不到、那個也有限制的一群人,他們是心靈清明單純的一群,就如樞機所謂「返老還童」,而耶穌說只有像小孩子一樣的人才能進天國,因此他們更加適合作為青壯年教友的榜樣,更不用說教會的生活都是靠著這些長者過去努力地開拓福音荒地、並且持守過真理的道才能傳遞給在今天的我們,沒有長者的教會將是一群沒有歷史的人,而我們的信仰卻是依靠天主在人類歷史中的啟示,再加上天主第二位親自降臨參與人類的歷史才得以讓我們分享天主的真光,是靠宗徒以及歷代的聖人聖女親自將這份信仰的好消息為我們做見證而流傳下來的,長者們就是我們信仰來源的傳遞者,他們是教會的智慧,是大家樂於常請益的對象,同時也是教會中喜悅產生的來源之一。
此外,見到他們所聆聽的「詩歌」唱片,當然可以做為很好的祈禱材料,但其實教會內也有更多相當好的資源,像是泰澤祈禱的歌詠唱片,以及真理電台的廣播節目及網站的影音內容,都在各方面不斷的幫助教友正確的認識教會與教會的首領-基督,能夠提供給教友的都比「詩歌」多太多了,有機會可以試著幫助教會的伙伴,試著跟上教宗各項訊息的腳步,而能真正的與全世界的大公教會共融。

Sunday, September 02, 2012

離婚者不准領受聖體聖事?

日前,老婆參加研習課程返家後表示,課程中有教友分享到,看見彌撒中,神父給離了婚的教友送聖體,教友認為這是不應該的。
我們家可愛的老婆憤憤不平地認為面臨離婚的教友,此時的境遇已經夠悲慘了,非常需要有耶穌的支持,為何教會此時卻還落井下石,給他們貼上標籤,強迫他們與耶穌隔離呢?
瑪爾谷第三章一開頭的地方記載,耶穌不是在安息日治好枯手的人時表達了行善比遵守規戒重要嗎?而若望福音第八章也記載了耶穌尚且寬恕了一名行淫的婦女的罪,為何教會如此拘泥於規定呢?
哦!我親愛的老婆,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容我試著解說一番。
首先就法典而論,哪些人「不准」領聖體?
法典在關於第三題聖體聖事§915規定:『受絕罰和禁罰在科處或宣判後,以及其他頑固地處於明顯重大罪惡中的人,不准其領聖體。』
但是誰屬於「頑固地處於明顯重大罪惡中的人」呢?
1.按照第七題婚姻聖事第九章夫妻分離§1141規定:『完成而既遂的有效婚姻,除死亡外,任何人間權力,或因任何原因,皆不得解除。』所以只要夫妻婚前有一方受過洗且按教會禮儀結婚,或婚後夫妻皆受過洗,而這兩種情況皆曾依人的方式發生適於生育子女的夫妻行為,後來卻不聽教會當局的勸勉而按照國家民法辦理「離婚」正式分居,除非其中一方處於被迫接受離婚,否則夫妻二人都可算是處於重大罪惡中,即便辦理和好聖事亦不得領聖體。一直要到兩人重歸於好,辦妥和好聖事後才能再領。
2.按照同一章§1142規定:『雙方已領洗的未遂婚姻,或一方已領洗,另一方未領洗的未遂婚姻,有正當理由時,教宗可以解除,惟必須雙方或一方申請,雖然對方不同意,亦可解除。』只要夫妻一方領過洗,但是未曾依人的方式發生適於生育子女的夫妻行為,可以經由教宗來解除婚姻誓約。這樣的離婚就不屬於處於明顯重大罪惡中,當然可以領聖體。
3.同一章§1143規定:『1雙方未領洗者所締結的婚姻,一方於領洗後,為了保護信仰,可用保祿特權解除之。其步驟是:只要未領洗一方離去,而領洗一方另結新婚,則撤銷前婚。2如未領洗一方不願領洗一方同居,或不願和睦相處,而不侮辱造物主,即視為離異,但領洗之一方領洗後,給對方製造離異的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意思是,結婚時夫妻皆未曾領洗,婚後有一方領洗,但是未領洗的一方變心要離婚,或是未領洗的一方有家暴等問題,就可以視為原來的婚姻無效。這樣的離婚當然可以領聖體。

比拉多前受審的預演


上主宣佈恩慈之年,但是對耶穌的家鄉那匝肋來說,這恩慈之年並沒有臨到,或者說,這上主的恩慈被拒於城外。這是很可惜的事,卻也是人之常情。
我 想,那匝肋的居民也會心中不平地說,為什麼要讓主耶穌在我們這裏長大成人?因為我們看著祂長大,所以反而「害」我們對於他出去傳揚福音後,回到家鄉時對祂 懷疑不已,不能相信那位當人平平凡凡的年輕臨時工人,現在卻成了大先知,甚至是天主的受傅者-默西亞,這叫我們如何接受?那匝肋人是比較倒楣的。
重點是,當耶穌說出他們心中的鄙疑時,他們竟然腦羞成怒,要把耶穌從山上推下去,我想,當我在犯罪時,不也是把看見天主的那扇窗關上,或者把天主的監視器給蓋起來嗎?
另 外,當耶穌還生活在他們當中時,必定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甚至是一個家庭,因為在為人處事上不會和同事、鄰居等同流合污,所以其實在祂回到家鄉之前,他們就 已經討厭祂和祂的家人了,這時再把他們心中繼續犯罪逃避的想法指出來,難怪會想把祂推下山去,後來在比拉多前受審時只是重演一下罷了。

Friday, August 31, 2012

塔冷通的比喻


瑪竇福音裏的這段比喻,從小不知聽過多少回。總有一種隱約的感覺,好像天主喜歡會賺錢的人,賺越多的到最後賞賜越多,那像我們這種沒有生意頭腦,賣什麼賠什麼的人怎麼辦?
所幸教會的理解不是這樣,「塔冷通」與英文的talent意思相通,我將它理解為天主透過父母親與環境所賦予的才能,而這些才能,不是要拿去賺取才能,而是去建立天主的國,宣報主基督的福音。因此,賺幾個塔冷通意思是向多少人傳揚福音,以及為最小的弟兄服務。
那麼,這樣說起來,家世顯赫、財力雄厚、雄辯濤濤的人,最應該要能夠傳揚最多福音,以及為最多的小兄弟服務,而家境普通,講話會害羞的人大概不必傳揚多少福音,只要為少少的小兄弟服務就可以了。
不過這也不能為出身平實的人拿來作為偷懶的藉口,總之要「盡力」幫助那些屬於你的近人以及最小的兄弟就是了。
我比較納悶的是耶穌的比喻當中,並沒有提到那種給了一、二個塔冷通,卻拿去揮霍殆盡的人,主人回來時,一個塔冷通也拿不出來的是怎麼樣?
那個只有一個塔冷通,去埋起來到最後也只有一個塔冷通的人,我可以解釋為那些因為沒有多少能力,所以很吝惜給予的人,面對週遭的小兄弟,什麼也不願給。但是還有一種人,他們把所得來的塔冷通拿去行樂或行惡,反而消耗花費,什麼也不剩的,他們難道下場和埋起來的人一樣嗎?這個只有天主知道了。
檢視自己的生命,塔冷通不能算多,但是自己是不是把這些塔冷通用在宣揚福音呢?很可惜的好像不是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是把生命花費在求取所謂的成功的人生,總認為要先立業(穩定的工作、生活),成家後再以餘力做好教友,這樣浮浮沈沈的過了二、三十年,完全沒有任何一點進展,薪水不進反退,幾度認為這樣的人生是無用、失敗的人生,既沒有功名,也沒有穩定的生活,這樣的男人似乎是沒什麼價值的。所幸,藉著教會的媽媽們,有機會更深的認識祂的教會,撥開世俗的價值窺探祂的美善。希望剩下的歲月,能以所剩無幾的塔冷通,奉為主用。

Wednesday, August 08, 2012

客納罕婦人的信心哪來的?

客納罕婦人不顧耶穌幾近羞辱的拒絕,仍然卑微的繼續和耶穌周旋,原來耶穌也吃這一套啊,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抱定耶穌是仁慈的,或著耶穌要測試一下我們的堅定程度?而繼續求呢?耶穌是唯一的真理道路生命,不賴著祂,我們要跟誰呢?祂明知我們的需要,仍要我們開口求,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唯一能和耶穌在一起的機會就是聖體聖事,所以意思是針對迫切的需要好好求吧!

Monday, August 06, 2012

伯多祿的信心

瑪竇福音十四章中伯多祿看見耶穌,很高興的要迎向耶穌,但是應該不至於忘記身處海中,只因懷著對主的渴忘與信心,奮力的奔向耶穌這位救主,起初憑著一股勇氣,但是因著距離不短,心中逐漸生出懷疑,因此便開始在水面陷落,還好最後耶穌伸出援手,而耶穌的數落伯多䘵應該看作恨鐵不成鋼的勉勵。
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段的編輯屬於將耶穌復活後的事蹟編到耶穌生前,這是很合理的推斷,因為按照基督論的看法,十二門徒要到耶穌復活才認出耶穌是默西亞,才想起舊約依撒意亞和達尼爾等先知書上所說的就是耶穌。
這段福音所描繪的信心的起伏,很貼切的呈現我這一般人的情況,求主原諒我們的不足,也求主適時的拉我一把,不要太晚拉我,因為的游泳能耐也沒有太好,游不了那麼遠。

Monday, May 21, 2012

淡定以對

可怕的舊約題目出來了,需要淡定以對.......

另外,今天張神父去機場的路上打給我,不必要唸教義組.......
我的解釋是反正我認為好的不一定真的對我好.
另外我也想通一點,他們的給薪標準是以初出社會的標準訂定的,就當我剛畢業吧!
只是我又何必搶剛畢業的飯碗呢?